成员台站

首页 > 其他 > 成员台站

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格尔木)

2014-02-13

1 台站简介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高原冰冻圈站)基地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江源路6号,原名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观测研究站2008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改为现名。综合服务基地海拔2800m;占地面积1m2,其中生活用房54(2263m2),实验室面积300m2。服务基地内安装有电话、宽带网络,配备5辆野外观测试验用车。

格尔木综合服务基地

格尔木综合服务基地实验室 

高原冰冻圈站始建于1987年,2001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网络站,2005年进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被科技部命名为藏北高原冰冻圈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针对多年冻土为主的冰冻圈要素进行定位监测和综合研究的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主要观测和试验场点分布于青藏公路和铁路沿线西大滩至那曲间700余公里的范围内(31°59′—35°59′N, 91°58 ′—94°13′E),其它监测场点分别分布于兰州附近的马衔山(35°43′′N, 103°59 ′E)、新疆西昆仑山甜水海附近(35°35′N, 79°53′E)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43°06′—43° 13′ N, 86°49′—87° 07′ E),观测试验区跨越甘肃、青海、西藏和新疆4省区,平均海拔高度4500m以上。

截止2012年,高原冰冻圈站始已有122个监测场点,其中地温观测孔107个,活动层观测场10个,综合观测场5个。监测数据能够满足气候、水文和生态等模式的需求。

检测场点分布图

2 研究目标

高原冰冻圈站以青藏高原冰冻圈动态变化监测研究为主要学科方向,进行天然和人为条件下冰冻圈及其相关因子动态变化过程长期监测,开展天然和人为条件影响下冰冻圈动态变化过程和机理研究,探索高原冰冻圈与气候、环境、人类经济和工程活动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协同发展规律,为高原冰冻圈、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及寒区水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3 观测内容

高原冰冻圈站的野外监测主要由自动监测系统和人工定期监测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由气象、土壤温湿度、辐射、涡动相关系统、水文流量等仪器和探头外接数据采集系统构成;后者包括利用探地雷达、多功能电法工作站对多年冻土的定点定期监测和通过样方调查、取样对植被生态的定期监测。目前的野外监测涵盖了有关青藏高原冰冻圈动态变化、多年冻土区陆面过程、寒区生态和水文过程以及雪冰灾害等各个方面(见下表),监测数据资料受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部分监测场点已经被纳入国际全球监测系统多年冻土温度监测网GTN-P)、国际多年冻土协会活动层监测网(CALM)以及国际雪冰冻土数据中心等监测网络。 

监测对象

主要监测内容

主要仪器设备系统

大气

风、温、湿梯度(10m塔);降水、蒸发、地面辐射平衡、大气水、热、CO2通量

自动气象站

涡动相关系统

色谱仪

活动层

水分、温度、热流监测;

土壤水热参数测定

活动层水热动态变化监测系统

实验室土壤水热参数测定

多年冻土

冻土温度监测(10120m钻孔)

自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钻孔热敏电阻

 其它要素

积雪深度和降水校正;

植被盖度、多样性、生物量、物候

自动雪深观测仪、激光雨滴谱仪、光谱仪


4 仪器设备

编号

仪器设备名称

数量

单价

(万元)

主要监测内容

使用情况

维护状况

1

全自动微气象站

7

20

地气水热过程

正常运行

1/3

2

涡动相关自动观测系统

3

35

CO2、热量和水汽通量

正常运行

1/1

3

多年冻土地温自动监测系统

16

4

多年冻土地温

正常运行

1/2

4

活动层水热动态自动监测系统

18

6.5

活动层水分、温度、热通量及导热率

正常运行

1/2

5

Mala-Ramac探地雷达系统

1

100

多年冻土上限变化

正常运行

1/2

6

GDP-32电法工作站

1

80

多年冻土厚度

正常运行

1/2

7

多普勒超声自动水文观测仪

1

30

流速、流量、浊度、PH值、盐度等

每年运行3个月左右

1/1

8

激光雨滴谱仪

1

8

降雨类型的强度、总量、能见度

正常运行

1/1

9

自动雨雪量监测仪

4

5.5

雨雪量

正常运行

1/1


5 联系方式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站长:赵林
联系方式: 0931- 4967717(兰州);0979-8431913(格尔木)linzhao@lzb.ac.cn  

6 相关阅读
http://www.cr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