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站简介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简称海北站,英文名称Haibei National Field Research Station of Alpine Grassland Ecosystem)位于青藏高原东北偶的祁连山谷地(37o29'-37o45'N,101o12'-101o23'E),站区山地海拔4000m,谷地2900-3500m。行政隶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门源马场,距西宁市160km。

海北站
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而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它以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影响着欧亚大陆的大气环流和各类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结构极为简单,功能脆弱,抗逆性差,对气候变化作用极为敏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中国气候变化的“启动区”。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有“江河源区”、“中华水塔”之美誉。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整个两江一河流域经济的发展,防止江河洪涝灾害,实施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有极重要的意义。
为了深入进行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1976年在青藏高原率先建立了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先后进行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提高生产力途径模式的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青藏高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示范模式的研究。近年来,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国家需求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与国内和国际有关研究院所的合作,进行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作用、高原极端生境下生物的适应性与抗逆性、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珍稀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重大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
1989年海北站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开放台站,1992年成为CERN重点站,2001年成为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试点站。目前,海北站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高寒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基地。
2 研究目标
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国家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保障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使青藏高原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
3 观测内容
3.1土壤监测
土壤全量及速效养分:
完成3个样地60个样品,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碳、无机碳、含水量等8个指标的480个数据的测定及质控

土壤监测
3.2水分监测
地表水、地下水及降水监测
完成不同类型水分样品4个批次,29个样品,17个指标,437个数据的测定、质控及上报。

水分监测
3.3大气监测
人工与自动站并行逐日观测,人工站35个指标,自动站60个指标,年累计35000指标,报表50个。

大气监测
3.4生物监测
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物候监测

生物监测
4 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及整体运行情况
仪器型号 | 仪器名称 | 台数 | 运行情况 | 利用率 | 负责人 | 数据质量 | 故障情况 |
Milos520 | 自动气象站 | 1 | 正常 | 常年运行 | 张法伟 | 好 | 校正 |
Licor-7500 | 通量塔 | 3 | 正常 | 常年运行 | 李英年 | 好 | 无 |
TRIME-FM3 | 土壤剖面水分速测仪 | 1 | 正常 | 暖季运行 | 张发伟 | 好 | 校正 |
6400A | 火焰光度计 | 1 | 正常 | 常年运行 | 林丽 | 好 | 无 |
Spectrum723 | 分光光度计 | 1 | 正常 | 常年运行 | 林丽 | 好 | 无 |
ICS-90 | 离子色谱仪 | 1 | 正常 | 常年运行 | 林丽 | 好 | 无 |
Licor-6400 | 便携式自动光合仪 | 1 | 正常 | 常年运行 | 李英年 | 好 | 无 |
PE 2400 SERIES II | 碳氮分析仪 | 1 | 正常 | 常年运行 | 林丽 | 好 | 无 |
HP4890D | 气相色谱仪 | 1 | 正常 | 常年运行 | 郭小伟 | 好 | 无 |
5 联系方式
依托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站长:曹广民
联系方式: 0971-6123010(Tel); 0971-6143282 (Fax),caogm@nwipb.cas.cn
执行副站长:贺金生
联系方式:0971-6123010
6 相关阅读
http://haibei.nwip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