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站简介
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贡嘎山站)位于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内,在成都西部360km左右, 距泸定县城约60km,主要由磨西基地站(1600m)和亚高山观测站(3000m)。

贡嘎山站观测场
贡嘎山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差异,存在巨大的气候、生物和环境分异特征,亚热带农田、山地原始森林和海洋性冰川是其独特景观。其中著名的海螺沟冰川面积达25km2,冰舌末端下伸到达2900m的森林区内,冰川中部高达1080m的大冰瀑布蔚为壮观。在16km的水平距离以内,高山冰冻圈、植物圈和人类活动相互影响,成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山地生态环境的理想场所。
研究区域无论从山体高度和垂直高差, 以及自然地理带谱的完整性在我国均堪称前列。贡嘎山是高亚洲海洋性季风气候带的冰川--森林发育区,具有从干热河谷-农业区-阔叶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寒草甸-永冻荒漠带完整的生态景观,物种资源非常丰富,原始森林保护良好,第四纪以来的地质构造运动强烈,全新世冰川活动遗迹保持完整,冰水沉积规模巨大。现代冰川深入到森林带中,这使得贡嘎山成为山地生态环境的博物馆,可供研究的学科内容非常丰富。
此外,贡嘎山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贡嘎山站数据信息平台,并按照CERN数据共享政策开放网上查询和下载,共4个数据集,122个数据实体,超过35万条记录。为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各高校等科研教学人员,地方各相关部门,为科研、生产和海螺沟当地抢险救灾、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服务。
2 研究目标
贡嘎山站的研究目标是以高山多层次自然生态系统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内容,多学科综合研究高山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环境影响,高原隆起与冰川消长对高山生态系统的作用,以及监测山地环境动态,预测区域环境演变趋势,为合理利用山地资源,保护山地生态环境,研究青藏高原与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与实验数据
3 观测内容
高山气候梯度观测,森林和冰川水文观测试验,海洋性冰川动态观测,亚高山暗针叶林生态观测,高山环境特征研究。这几种观测大类又包含了各自的详细观测内容,总计达40余项, 它们对于深入研究我国西南高山冰川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趋势具有重要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观测

森林生态系统通量观测

人工气候控制模拟试验

大气本底监测

贡嘎山山地垂直系统观测
本站还开展了山地灾害形成与防治,山区景观资源评价和开发等研究,为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的开放和环贡嘎山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4 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及整体运行情况
仪器型号 | 仪器名称 | 台数 | 运行情况 | 利用率 | 负责人 | 数据质量 | 故障情况 |
TurboGZ | GPS定位仪 | 2 | 正常 | 中 | 程根伟 | 优 | 正常 |
P4 | 多功能水质分析仪 | 1 | 正常 | 中 | 李伟 | 良 | 正常 |
L1-6400P | 光合作用测量仪 | 1 | 正常 | 中 | 罗辑 | 良 | 正常 |
CS101-3EDNA | 恒温干燥箱 | 1 | 正常 | 高 | 李同阳 | | 正常 |
LASER TECH ZNC | 激光测高测距仪 | 1 | 正常 | 低 | 程根伟 | 中 | 正常 |
| 土壤剖面采样装置 | 1 | 正常 | 中 | 李同阳 | | 正常 |
EIJKELKAMP | 土壤剖面湿度测定仪 | 1 | 正常 | 低 | 李同阳 | 优 | 正常 |
| 超纯水器 | 1 | 正常 | 中 | 李同阳 | 优 | 正常 |
上海长望 | 人工观测气象仪器 | 2 | 正常 | 高 | 刘明德 | 优 | 正常 |
MILOS520 | 自动气象站 | 2 | 正常 | 高 | 刘明德 | 优 | 正常 |
Agilent6820 | 气象色谱仪 | 1 | 正常 | 高 | 殷义高 | 优 | 正常 |
猎豹 CFA 2030C | 越野汽车 | 1 | 正常 | 高 | 李同阳 | | 正常 |
EC3000 | 涡动协方差测量系统 | 1 | 正常 | 高 | 李伟 | 优 | 正常 |
BR3000 | 波文比测量系统 | 1 | 常维修 | 中 | 李伟 | 中 | 故障率较高 |
U30 | 移动气象站 | 2 | 正常 | 高 | 李伟 | 优 | 仪器故障高 |
YSI6600 | 多参数水质监测系统 | 1 | 正常 | 高 | 刘伟龙 | 优 | 正常 |
SF-L | 植物探针式茎流测试系统 | 1 | 正常 | 中 | 朱万泽 | 优 | 正常 |
FP101/201 | 流速仪 | 1 | 正常 | 低 | 李伟 | 优 | 正常 |
5 联系方式
依托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站长:王根绪
联系方式:028-85233420,wanggx@imde.ac.cn
执行副站长:李伟
联系方式:028-69955857,liwei@imd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