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青藏高原研究专项B各项野外工作依托台站全面展开

2013-08-10

“现代高原地表圈层相互作用”作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青藏高原多层圈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三个项目之一,重点研究青藏高原现在地表环境格局、水体相态转换、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从圈层作用的角度探讨大气环流、水分循环、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观测研究是该项目的重要手段,通过现代的观测、遥感、模拟分析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理,并依据观测数据与事实模拟未来气候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水圈的影响;通过调查、观测研究高原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程度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针对以上研究内容,项目依托野外站开展了全面的观测工作。

在水相态转换研究方面,依托高寒网各野外站,在35个观测点进行现代降水稳定同位素样品收集和资料整理。依托藏东南站、纳木错站、祁连山站、珠峰站开展了帕隆4号、12号、94号、390号冰川,念青唐古卡拉山古仁河口冰川以及中习冰川,昆仑山求勉雷克塔格冰川、西大滩冰川、煤矿冰川、玉珠峰冰川,祁连山七一冰川和唐古拉山冰川,Yala冰川、抗物热冰川、下岗江冰川、蒙达冈日冰川、羌塘1号冰川等冰川的物质平衡监测。依托慕士塔格站,在叶尔羌河流域开展了冰川、水文、气象等地表过程强化观测。依托藏东南站,开展了然乌湖流域冰川、水文、气象等地表过程强化观测。

在生态过程与气候变化研究方面,依托阿里站建立了高寒荒漠草原垂直梯度观测平台,进行28个定位观测实验样方的本底调查和样品采集。依托拉萨站建立了白朗村小流域灌丛草原垂直梯度观测平台和放牧试验平台,开展人类活动对高山灌丛草原类型的影响的综合研究,在当雄海拔梯度定位观测平台开展了6个海拔的围栏内、外定位观测以及3个海拔的交互移植实验。依托那曲站,通过那曲-阿里水平样带观测平台,开展18对退牧还草工程围栏内、外定位观测。依托纳木错站,建立和完善了红外增温+自动增雨试验平台。依托藏东南站,建立了季拉山冷杉林线定位观测点,开展了冷杉林线以上种苗移植+OTC增温实验以理解气候变暖下森林更新变化与林线波动的关系。依托海北站,开展增温和放牧对海北矮嵩草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的观测工作,并基于海北站2007年建立的山体垂直带双向移栽实验平台,开展山体垂直带双向移栽对不同高寒草甸植物和植物群落的影响的观测工作。

 

纳木错站红外增温控水实验

阿里站增雨实验

叶尔羌河流域监测

帕隆藏布94号冰川监测